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金华日报:刺绣唱戏的小伙 想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资讯来源 :       发布时间 : 2019-05-13 08:37

    一个帅气的大男孩,拿着针线做“女红”,穿得花枝招展唱大戏,不少人都会觉得难以理解。不过,要把这些都做到极致,估计好些女人都会为其惊叹。90后武义帅哥郑航超就有这样两手绝活,他痴迷刺绣,又酷爱婺剧,把两者合而为一——不仅能绣简单的花草,飞针走线间还能绣出婺剧戏服上的龙凤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歪打正着学“女红”

    郑航超是白姆乡群丰村人,从小就对婺剧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每当大戏开锣,他就跟着大人津津有味地看戏,听得多了,还能像模像样地学着唱上一段。“镁光灯下,演员身上闪着光芒、颜色鲜活的戏服,最是吸引我。人家看戏是听词瞧段,我的关注点从小就不一样,戏服上面的纹样、绣花往往会让我入了神。”

    后来,他的表姐、表哥陆续进入婺剧团演出,接触婺剧和行头的机会就更多了。“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能拥有这样漂亮的行头,在舞台上闪耀唱戏就好了。”

    高考那年,他考得并不理想,填报志愿时,就勾了“专业服从”一栏。没想到,机缘巧合地被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的“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录取。当时,他对这个专业很陌生,只觉得跟布有关。慢慢接触,才发现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专业,不仅要学绘画,还涉及面料的组织、纹样、扎染、编织、刺绣等。每一个课程都让人感觉新鲜有趣。

    有一门课就是刺绣,郑航超说,刚一接触就好像上了瘾。初学时,手指头经常被针刺出血。下课了,宿舍里、操场上,同学经常能看到他一针一线地学刺绣。课程结束时,老师要求每一个人交一幅刺绣作品,一个灵感瞬间跃入脑间:将喜爱的婺剧与刺绣来一个融合。从绘图、买材料、配线……仅仅三天,他一鼓作气完成了一幅婺剧脸谱的刺绣作品,这幅作品还被专业老师留在系里,供学弟学妹观摩、学习。

    大学里,他也没把唱戏丢掉。大一入学的第一个周末,原本是陪着同学去报羽毛球社团的,到了现场,他却被隔壁的戏曲社吸引。于是,成了戏曲社的成员。大学四年,戏曲社每年都要排演一出大戏。因为经费有限,演出服装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郑航超的专业就派上了用场,白天排戏,晚上赶制服装,很多戏服上的绣花都是他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不理解的人也挺多。中学时的同学听说他学刺绣,都觉得难以理解,一个好好的大男人学“女红”,好笑、滑稽。“好些关系铁的哥们直接让我改专业。可是,别人越是说,我就越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门老手艺学精学好。”他说。

    为了婺剧“精”刺绣

    大学毕业后,郑航超回到武义。起初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下班后,哪里有戏曲演出,就往哪里赶。其实,看戏是其次,欣赏服装才是主要的。他发现武义农村戏班的戏服多是机绣,纹样也比较简单。只一次,浙江婺剧团来武义演出,专业剧团的行头让他眼前一亮——都是真丝手绣,在灯光下格外精美耀眼,那些漂亮的花纹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一次,他去海盐一个手绣戏服收藏者的朋友家玩,看到一块老戏服绣片,收藏者告诉他这是准备裱起来当装饰画的。“我当时就有想法了,为什么不把戏服上的纹样绣下来做成装饰画呢?不过,因为工作比较忙,灵感乍现后便搁置了。”

    两年后,厌倦了广告公司工作的郑航超,考了教师资格证,凭着从小学美术的基础开始带学生画画,课后用空闲时间继续学刺绣。

    那年暑假,武义县婺剧促进会搞了一场戏迷专场演出,他演婺剧《文武八仙》里的值日功曹——催赶一角。“我很想能和专业演员一样,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绣花彩裤,可是一条彩裤至少得800元。于我而言,太贵了。于是,我就自己买材料亲手绣一条。我们平时常见的戏服多以苏绣平针来表现,这对我来说不难。可是,用彩色蚕丝线绣好纹样后用金线勾边的盘金,就难住我了。专业苏绣要把布平整地架在专业的绣花架上,而我当时只有一个圆形的竹制绣花框,手艺还不很熟练的我只能根据已有的服装学样,静心赶了三天,好歹算是完成了,演出时也达到了我想要的舞台效果。”

    渐渐地,郑航超发现自己对刺绣越来越喜欢,甚至痴迷到看见喜欢的图案,就有一种要绣下来的冲动。一次练手成功,他又接连给自己绣了两条彩裤。有剧团的朋友看到了,喜欢得不得了,居然找上门来定做,让他惊喜之余也很受鼓舞。

    2017年,有了一点名气的郑航超被一小学聘请到该校进行婺剧进校园课程的教学活动。他除了给学生们讲解婺剧知识及剧目,还会让学生们认识一些婺剧传统服装,讲述服装背后的故事。戏曲舞台上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服装造型,每一件服装包括服装上的纹样刺绣,都代表了角色的身份地位。他说,给孩子们上课,内心会有很大的满足感,不仅能让孩子爱上传统婺剧,也能让他们明白传统里真正的文化。

    在学校兼职两年,他开了刺绣社团,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了,很多学生也开始饶有兴趣地主动要求教他们刺绣。“婺剧戏曲、手工刺绣都是古老的传统文化,我希望自己进一步把婺剧和刺绣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说。

    原文链接:http://epaper.jhnews.com.cn/jhrb/jhrbpaper/pc/con/201905/10/content_110918.html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