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新浪浙江:始业教育学急救,培训持证护平安 浙江科技大学携手红十字会构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供稿单位 :       发布时间 : 2025-10-13 10:41

     “按压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要让胸廓充分回弹……”2025年9月,浙江科技大学卫生所联合红十字会开展的2025级新生生命安全始业教育现场,1000余名新生认真学习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来自留下街道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的指导,让大学生们迅速掌握了急救技能的基本要领。

      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是浙江科技大学后勤携手红十字会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双方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活动共办等形式,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会合作育人模式。

      一、校会合作:应急救护知识走进学分体系

      浙江科技大学与留下街道红十字会携手共建,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开发《应急救护》选修课正式进入学分体系,学生完成16学时的学习后可获得1学分,实现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化、制度化。

      学校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专业师资、培训标准、认证考核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专业急救师资来自红十字会推荐的一线专家,确保教学内容与最新急救标准同步。

      考核认证环节,红十字会为合格学员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这一权威认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年来,学校已有数千名师生通过考核获得资质,成为校园急救力量的中坚骨干。

      二、大爱无疆:器官捐献传递生命希望

      在西湖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高校宣传季活动中,浙江科技大学作为第一站,见证了170名师生在了解器官捐献的伟大意义后,毅然选择加入志愿登记者队伍。这一感人场景,成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中最动人的篇章。

      活动现场,西湖区红十字会和留下街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展示、宣传册发放、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师生们普及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许多师生驻足聆听,在深入了解后深受感动,当场填写了捐献登记表。

      “这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决定。”一位刚完成登记的大二学生表示,“了解到一个人的器官最多可以挽救7个人的生命,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延续可以如此有意义。”

      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生命在奉献中延续”的理念植根于师生心中,进一步丰富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三、多元融合:打造品牌化活动矩阵

      “这是我18岁最有意义的成人礼!”一名刚参加完无偿献血活动的大一学生激动地说。浙江科技大学将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

      学校与安吉县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热血青春成人礼”无偿献血活动,打造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品牌项目。据统计,这一传统已坚持10年,累计献血量已达100万毫升——数字背后是无数浙科大学子的爱心与勇气。

      开学季,双方共同组织开展 “生命安全体验”活动,通过培训讲座、模拟演练、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新生入校即掌握急救知识,这一活动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入学教育活动之一。

      此外,学校卫生所还积极引入红十字会优质资源,开展应急救护技能线上课堂、生命安全宣讲、红十字志愿者训练营等特色活动,全面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努力形成“月月有活动、期期有主题”的生动局面。

      四、志愿服务:持证救护员护航生命安全

      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担当不仅体现在校园内,更延伸至社会服务。校会培养的持证救护员在杭州亚运会、省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高校急救培训的社会价值。

      在亚运会期间,学校持证救护员“小青荷”加入了赛事医疗保障团队。他们熟悉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基础技能,成为赛事应急保障的重要力量。

      “亚运会志愿者的胸牌,是荣誉更是责任。”腼腆的小鑫如今已能冷静处理脱臼伤员,他加入了亚运会FOP医疗志愿者,考取了AED急救证,他清晰记得在2023年9月24日和10月1日的比赛中,作为担架员上场抬孟加拉队和韩国队的伤员并参与救治。

      大学生持证救护员积极参与各类赛事活动保障,将校园所学服务于社会需要,这种“以点带面”的模式,使急救知识和红十字精神在校园内外广泛传播。

      五、体系化成效:生命安全教育的深远影响

      从课程建设到活动开展,从技能培训到文化育人,校会双方共同构建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发挥积极作用。这种深度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既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又拓展了红十字会工作领域。师生安全意识显著增强,校园应急响应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他们不仅活跃在校园内,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大型活动保障等志愿服务,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

      校会合作模式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单位奖”等多项荣誉,成为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一面旗帜,相关经验多次在兄弟院校交流中分享,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从教室到献血车,从理论到实践,校会携手将“生命至上”的理念深植师生心中。每一次急救培训、每一份热血奉献、每一场生命教育,都在年轻的心灵中埋下尊重生命、担当责任的种子,这些种子已然发芽,正生长为守护校园健康防线的茂密森林。


    原文链接:https://zj.sina.com.cn/edu/2025-10-09/detail-infthnhn2284051.shtml?from=wap&wm=3200_0001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