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百年变局与文明互鉴:区域国别学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浙江科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浙江科技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科技大学主办,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中国德国研究协同网络(联盟)协办。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郭华巍、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等出席会议。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宁波大学包玉刚杰出学者陈洪捷教授,以及来自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浙江科技大学师生200余人参与此次会议。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教授致欢迎辞,副校长梁荣华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陈建孟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后,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坚持“学科登峰”主战略,大力实施人文社科振兴计划,将区域国别学作为人文特色优势学科进行重点打造。我们将依托研究院这个平台,聚焦区域国别的理论研究、文明对话等关键领域,汇聚各方智慧和研究力量,努力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更多科大智慧。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碰撞思想共享智慧,共同探索区域国别学学科繁荣发展。

郭华巍代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研究院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值此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对浙江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广大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而言,既是重要历史机遇,也是艰巨任务。浙江科技大学乘势而上,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不仅是对时代需求的有力回应,更是高校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省社科联对研究院的成果满怀期待,也将支持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

罗林在致辞中表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起源于大国崛起过程中对深入了解世界的迫切需求,其重要性在百年变局中不断上升,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浙江科技大学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恰逢其时、顺势而为。期待浙江科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能够继续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桥梁,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刘鸿武表示,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始终关注着各高校、研究机构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此次浙江科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既契合了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潮流,又延续了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合作办学传统。希望未来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能与包括浙江科技大学在内的省内高校继续携手同行,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蓬勃发展,为国家和世界贡献更多学术力量。

郑春荣在致辞中表示,浙江科技大学自2020年成立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以来,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学校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中国德国研究协同网络(联盟)愿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及德国与欧洲研究领域内,与浙江科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

郭华巍与陈建孟为浙江科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揭牌。
在主旨报告环节,翟崑教授、刘鸿武教授、郑春荣教授分别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做主旨报告。在平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德国综合研究等重要领域展开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