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减污降碳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供稿单位 :       发布时间 : 2025-07-25 15:38

近日,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减污降碳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Distribution Hotspots,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Soil and Sediment: A Critical Review(土壤和沉积物中活性氧的分布热区、形成机制及生态效应:综述)”的综述论文。环资学院青年教师姚嘉一为论文第一作者,环资学院方婧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贾汉忠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浙江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

文中总结了当前先进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方法,界定了ROS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热区为活性微界面与氧化还原波动区,继而概述了天然有机质(NOM)、生物炭、过渡金属及微生物生成ROS的过程及机制,探讨了ROS对微生物群落、养分循环及污染物转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ROS原位检测技术、解析痕量组分交互机制及推动ROS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实际应用等未来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发展原则下土壤固碳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聚焦于传统活性氧(ROS)研究的局限性。既往综述多强调ROS的毒性和芬顿化学机制,缺乏对土壤/沉积物中ROS空间分布规律、多组分协同形成机制及生态效应的系统性整合。ROS(如超氧自由基O₂•⁻、过氧化氢H₂O₂、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¹O₂)作为环境中的关键活性组分,通过驱动碳氮循环、污染物转化和微生物群落演替深刻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然而,其分布异质性(如根际、炭际等微界面)和动态生成机制尚未明晰,制约了土壤碳封存与自然修复潜力的挖掘。本研究开创性揭示ROS分布热点与多组分协同机制,确立ROS在环境过程中的枢纽地位,为理解“活性氧-环境因子-生态功能”互作网络提供全新范式。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是国际公认的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该杂志推动对复杂环境现象的严谨研究,特别是在自然和工程系统中的归趋、传输和转化方面,同时促进关键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引领思想、改变政策的基础性刊物。此次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校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环资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