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学习中央精神 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供稿单位 : 学院院长办公室      发布时间 : 2005-04-25 00:00
   连日来,由于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动向,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
作为高校的师生员工,我们要以党中央和外交部的精神来指导学习和工作,把爱国热情和工作学习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包括对日关系在内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准确把握基本国情,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冷静理智、合法有序,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等活动,不信谣、不传谣,不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情,为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以下资料,供大家学习领会。

             胡锦涛提五点主张望尽快扭转中日关系困难局面
   中新网雅加达四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李静)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二十三日在雅加达表示,中方维护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
  胡锦涛在结束与日本首相小泉的会见后对记者作上述表态。胡锦涛说,他已提出五点主张,希望尽快扭转中日关系发展的困难局面。
   五点主张分别是:
  第一,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是要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绝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
  第三,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上述承诺。
  第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第五,要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外交部长李肇星作中日关系形势报告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谭晶晶)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国际形势及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我国对日本的政策,正确理解、拥护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共北京市委1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关于国际形势和当前中日关系的报告。
   李肇星说,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中,中日两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进步,近代中国也从日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文明发展成果。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灾难。二战后,日本政府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老一辈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长期不懈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了友好关系。3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间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李肇星指出,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动向,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日方的做法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许多亚洲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
   李肇星指出,日本是我国重要近邻,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两国人民往来频繁,交往密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按照“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我确保并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稳定周边环境,推动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李肇星强调,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要正确认识历史。日本应把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落实到行动上,从根本上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日本应信守承诺,不做损害中国主权也使日本在国际上不得人心的事。
   李肇星指出,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抱有友好感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全面继承了老一代领导人确立的对日睦邻友好政策,坚持原则、坚持友好,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强调中日两国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妥善处理好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坚决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法制观念,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等活动,不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一定要珍惜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务委员唐家璇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谈中日关系
   四月十二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北京会见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社社长山内丰彦。
   唐家璇表示,共同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著名的通讯社之一,与新华社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今天愿借此机会,就中日关系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想法和看法,希望共同社以适当的方式将我所讲的内容客观、如实地向日本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转达。
  一、关于中国民众针对日本抗议示威活动事
  唐家璇表示,近日,北京及其他一些地方部分群众由于不满日方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自发举行游行示威活动。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始终要求他们以冷静理智、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要采取过激行动。中国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调动大量警力维持秩序,防止事态扩大,以确保日本驻华机构和在华日本公民的安全,也是为了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在示威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中方对此是不赞成的,也是不愿看到的。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依法保护日本驻华外交机构和在华日本企业、日本公民的安全。
  唐家璇表示,上述事件再次显示了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应该引起双方足够重视,特别是应该从根源上找出深层次原因,并加以妥善解决。如果就事论事,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不利于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活动是中国政府支持的,是中国政府进行以“反日”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我必须指出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对今后的中日关系也是极为不利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很正常的事。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反日”教育。中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从未向群众灌输过排日、仇日情绪,而是让大家记住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采取向前看的态度,强调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中方从未将发动侵略战争的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等同看待,也不认为现代的日本人要为当年的侵华历史背负罪名。这一点,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早在延安时期就讲得很清楚。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曾明确讲过,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无数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灾难,但日本人民同样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多年来,中方一直是本着这一精神教育民众的。而且,我们还一贯强调大家应把自己的情绪和诉求转化为刻苦学习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对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
  唐家璇表示,这几天倒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近年来中、韩等国接连发生针对日本的抗议活动?为什么日本与周边重要邻国的关系总是会出问题?坦率地说,这次中国部分群众的游行活动,具体起因是抗议日本政府审议通过篡改、美化侵略史实的右翼历史教科书,反对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方应该注意一个重要背景,日德同为二战的加害国,德国早就颁布法律严禁为纳粹法西斯翻案,而日本至今却仍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出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之大。中国公众实在无法理解,一个不能正确反省侵略历史、不能正确理解受害国民众感情的国家,竟然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中国国民的心态,也是日本其他邻国国民的普遍想法。
  唐家璇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曾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受害国的民众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中日关系正是在日本上述对待和处理历史等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日本国内却出现了片面强调内政因素、忽视邻国感受的倾向。日本政府现在只强调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而把邻国的国民感情视为外来干涉一概排斥。日本在外交上采取这样的政策,怎么能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呢?
  二、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唐家璇表示,我愿坦率、负责地告诉日方,中国政府奉行对日友好政策,一贯高度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几年中日关系遇到了困难,但中国政府对日政策没有因此而改变。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
  唐家璇表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去年与小泉首相会晤时强调,我们希望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基于这样的方针政策,中方希望日本保持繁荣和发展,理解日本要在国际社会进一步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的愿望。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三个原则”和“三点建议”,向日方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即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与日本加强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我不得不指出的是,中日关系的现实与前景之间存在不小差异,形势复杂、严峻,而且仍在发展。中日关系始终面临的两大问题,即关系到中日政治基础的历史和台湾问题仍严重干扰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突出;国民感情出现下滑势头。这都给两国深化合作带来了阻力和制约,并有使中日关系走向恶化的可能。中日关系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性挑战,正处在十字路口。
  唐家璇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中日关系既面临历史性挑战,也面临改善的机遇。中国政府有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决心和诚意,但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需要日本政府拿出善意和诚意,需要双方互动。中日互为近邻。历史已经证明,中日“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们希望日本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今天的中日关系来之不易,双方应始终坚持中日友好的大方向,真正把对方看作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双方应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促进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关于中日间主要问题
  (一)历史问题
  唐家璇表示,当前最突出的仍然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这是当前两国政治关系出现困难、双方高层互访中断的症结。要改善关系,首先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应该尽早妥善处理,尤其是日本领导人应该作出有利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决断。
  唐家璇指出,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能否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采取什么立场,直接关系到日本的未来和日本在亚洲邻国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
  (二)台湾问题
  唐家璇表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统一大业,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多次重申遵守中日联合声明原则,不支持“台独”。但是我们对近年来日本涉台政策出现的消极动向也深表不满。尤其是日台在安全领域联系日益加深,这引起广泛关注。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行动,符合中日双方和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希望日方充分认识当前台海形式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及“台独”的严重危害,将迄今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明确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三)东海问题
  唐家璇指出,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这是客观事实。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解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据了解,日本政府已决定授权民间公司在东海所谓“中间线”以东进行试开采,所谓中间线是日方单方面主张,中方从来没有认同过。这种行动只会导致东海形势更加复杂和尖锐,使问题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唐家璇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缩小分歧,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只要双方都能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东海问题,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互利合作,并使东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友好之海、合作之海,而不是对立之海。
  (四)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
  唐家璇表示,中方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的立场是主张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如果因此引起联合国争论甚至分裂,会损害联合国形象,影响联合国作用。
  唐家璇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这就决定联合国改革应是全方位和多领域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类或少数国家关注的问题。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关切,应成为改革重点。
  唐家璇表示,中方理解日本希望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但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理国,不单纯是一个选票问题,而是政治信任和人心向背的问题。日本应该在如何赢得邻国民众的信任和认同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山内表示,将把唐家璇国务委员所谈的情况客观地向日本及世界读者报道。


              人民日报: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人民日报》23日发表钟轩理的署名文章《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文章认为,中国能否保持稳定,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情。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文章指出,没有稳定,一切工作都无法进行,发展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改革的措施就难以落实,人民的生活就难以保障。保持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意识,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
  文章说,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改革发展的大局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多么好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正是在这一重要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文章表示,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稳定。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这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将遇到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种种难以预料的干扰,种种难以预料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维护稳定作为中国的最高利益,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文章认为,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世界也需要中国稳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把中国放在世界发展大局中去衡量,保持中国稳定也是极为重要的。
文章强调,积极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是因为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需要稳定。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团结一心、保持稳定,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坚持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人民时评:我们能够通过理性而赢得尊重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随着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欧洲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在亚洲,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在近年来逐步凸现,日本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深深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关系出现了复杂局面。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使我想起了两年前在法国西南部的小镇圣居里·克莱姆普斯发生的那一幕。那一天是11月16日,德国阵亡者纪念日。当地的人们挖出了在无名者墓地里埋葬了近60年的17个德军士兵的遗骨,把他们重新安葬到了附近的德军公墓中,同时挖出的“身份牌”也交给了德国的代表,以便能找到这些德军士兵的亲属。300多人参加了迁移仪式,其中还有参与活捉这些德军士兵的法国老战士。
   1944年夏,德军在这里枪杀了17位无辜的村民。8月,抵抗运动活捉了17名德军士兵。尽管当时的抵抗组织领导人说,不会枪毙这些俘虏,但一个月后,人们就在德军杀害村民的现场看到了他们的尸体。
   当法国人重新掩埋这些德军士兵的尸骨时,被称为“法德和解协议”的《爱丽舍条约》在巴黎签订已经有40年了。条约所确立的法德轴心后来成了“欧洲一切建设事业的基础”(戴高乐语)。当地媒体报道说,对这个小镇的居民来说,当年处死这些德军士兵是为了复仇,而现在重新掩埋他们的尸骨则表明了一种和解的愿望。政治家们提出“和解”这个词时,二战结束还不到20年,但在圣居里·克莱姆普斯小镇的老百姓心中,“和解”却走过了40年的漫长路程。
   一位卢森堡的朋友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初,那些受侵略国家的老百姓对德国人充满了敌意,在二战中阵亡的德国军人的墓地常常是无人照管,荒草丛生。后来,有三个原因逐步改变当地百姓对德国人的看法:一是民间交流增多;二是德国人的忏悔与反思;三是德国为推动欧洲一体化作出的努力。
   现在我们谈起日本,总是会拿德国人的忏悔与反思来做对照。但在欧洲人看来,双方民间交流的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年一体化的那些发起者之所以远见卓识,就是因为他们看到通过经济这个纽带的联系最终将使欧洲走出战争的阴影,同时也能成为促使德国反思的重要力量,并最终营造出让纳粹难以生存的舆论环境。
   这位朋友所讲的民间交流当然应该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日本的品牌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在日本,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是比比皆是。双方的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等其他许多方面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中日关系的破裂只能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中日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是互利互惠的,符合双方的利益,我们不希望合作受到影响。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而只有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我们才能更多地了解日本人,了解日本右翼产生的文化背景,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做工作。同样,日本人也能更多地了解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感情。双方感情的沟通与交流最终会营造出一种让日本右翼难以生存的舆论环境,才能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打下基础。这对确保并延长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稳定周边环境,推动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从中国的和平发展来看中日关系,理性就显得更为重要。21世纪中国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中国威胁论”,同西方一些国家的右翼势力一样,日本右翼也是借此来做文章的。引起全球关注的也许并不只是中国能不能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而是将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去达到这样的水平,这种模式又是靠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来支撑,而这种价值观又会显示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一个走向强大的中国不只是经济的逐渐强大,更应该显示出精神的强大。就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而言,后者可能会更甚于前者。
从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媒体的报道看,他们关注中日关系最近的变化,着眼点大都是在这个问题上,就是看中国人能不能用宽大的胸怀与高度的智慧来处理好这个问题,否则我们不仅会给日本的右翼制造攻击中国和平发展的“炮弹”,也会让西方国家出现的“中国威胁论”更有“市场”。
   理性地看待日本这样一个曾经对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特别是在日本出现右倾化的时候,当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正因为不容易,才越能显示出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我们强大,因为我们能够通过理性而赢得尊重。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