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硝烟未散,另一场“战役”悄然打响。继采用包车、包专列、包机等一系列“超常规”方式接外来务工者返岗复工后,近日,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纷纷推出货真价实的人才“礼包”,创新启用“云端招聘”等举措,传递出共同的信号——浙江,战“疫”引才两不误。
在此之前,省委人才办专门下发通知,从落实关心关爱人才举措、灵活组织实施人才计划等8方面,要求各地实现疫情防控与人才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疫情防控还吃紧的时候,浙江为什么腾出手布局引才“先手棋”?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2月24日深夜,杭州发出一封饱含深情的“求贤令”,重磅推出“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其中,对于应届毕业生,杭州将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这一诚意满满的政策一经推出就被网友送上了“热搜”。
同样是2月24日,在宁波,一场前所未有的“云端招聘”开启,一口气推出2000多个高薪岗位。招聘活动由政府一对一排摸用人单位需求,点对点接受企业预订开设云面试室,还有城市品牌直播间、雇主品牌直播室、政策咨询直播间等平台为求职者答疑解惑。在温州,当地启动了“千企万岗双线招才月”活动,计划组织1000家以上重点用人单位,推出1万个以上工作岗位,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招才引智,力争引进一批复工复产紧缺急需的各类海内外人才。
除了杭甬温等传统引才“大户”,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引才“新秀”也不甘落后。短短两个多月,嘉兴就通过“云招聘”“云签约”等方式,开展网上对接人才项目200余个,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30多人。
从危机中看到转机
疫情之下,从危机中看到转机,着眼未来抢抓人才,并非一次突击“考试”下的匆忙抉择。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到如今积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浙江始终把人才这一资源摆在战略地位来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正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抓紧吸引人才进入,一方面为浙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浙江经济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在战“疫”中,相比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才科技型企业不仅受影响较小、复工复产较快,更是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比如依托大数据使出3件“法宝”:五色疫情图、个人健康码、精密智控指数,既有效推动了疫情防控,又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又比如智能AI外呼机器人代替人工逐人逐户打电话了解情况,1小时就能呼出2万个电话,大大缓解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这背后,正是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以来,产业提升、人才集聚所带来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升。
人才生态是不变“法宝”
疫情之下,人们更理解“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在浙江,这些“安心”的要素早已全部被纳入一个叫“人才生态”的系统中,战“疫”期间,这也成为浙江引才的“法宝”。最近在杭州人才圈里流传的一个小故事足以佐证:一名德国工程师是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签约的核心技术骨干,受疫情影响,远在海外的他难以回到杭州。企业通过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反映情况后,富阳区委人才办立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开设了人才返富绿色通道,按规程为他办理健康码、通行证等,让他如愿回到了第二故乡。
从人才的工作到生活,类似“店小二”式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在台州,20家人才服务型银行对人才创业企业进行针对性融资需求排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低利率、提升信贷额度,这对正在起步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湖州,市、县、乡三级联动选派干部“一人一企”开展驻点服务、“一企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对企业反映的人才方面问题实行销号管理。衢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成功开发了衢州市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人才奖励资助系统,加快推进人才政策兑现线上办理,同时制定疫情一线人才优先选拔、破格评审的操作流程,重点面向医护人才开展“火线”选拔……这波看似疫情期间的“非常规”操作其实是浙江“人才生态”系统的正常“衍生”。(新闻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