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浙江动态】省教育厅部署冬春季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供稿单位 :       发布时间 : 2020-12-02 10:08

    12月1日上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冬季及寒假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冬春季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作工作部署,一级巡视员丁天乐主持会议。

    陈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省教育系统众志成城、持续奋战,取得了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但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传播的警报并没有解除,各类传染病进入多发高发季,同时个别地区和学校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警惕性有所下降,给校园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全省教育系统要充分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要进一步细化措施、联防联控,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传播,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陈峰强调,临近岁末,元旦、寒假、春节等重要节点即将来临,人员可能再次出现大范围流动和聚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不仅是对1000余万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的负责。全力维护校园稳定和1000余万师生的安全,就是为全省赢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陈峰要求各地各学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方面工作:

    一要扎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全面守住校园大门,继续严格落实校园疫情智控措施,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校园管控措施,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高度关注进入校园的各类物资特别是进口物资、冷链物资的检查和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冷链食品的集中监管、统一消毒检测机制,做到源头可控、全程可溯、有据可查、闭环管理。坚持多病共防,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全力防范各类传染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风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工作,决不能漏报、瞒报;严防班级和校园群体性感染,一旦出现集聚性、群体性的感染病例,要立即协同卫健、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坚持重点盯防,进一步加强对从境外返浙、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师生和相关密切接触者的管理,严格按规定落实管控和服务措施,确保“一人不漏”。坚持全民预防,持续深化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保障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师生继续保持勤洗手、“一米线”、防集聚、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强化备战意识,储备充足的防疫应急物资,培养疫情防控应急队伍。

    二要妥善安排好期末和寒假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安排好教育教学工作,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确保教育质量。把控好教学进度,控制作业和考试总量,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有效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结合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组织好各项考试,以高度的责任感组织好岁末年初的各项考试,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参加考试、考出水平。对表检查年度工作任务,谋划好下一步工作。逐项查验年度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对未能完成的事项要深刻剖析原因;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基础上,加紧研究谋划教育“十四五”规划和新一年教育工作。提前做好寒假和下个学期的工作预案,有序做好学生放假离校工作,继续做好假期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即时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为新学期开学的研判提供依据。

    陈峰要求,在组织校园疫情防控和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各地各学校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一手抓抗疫斗争、一手抓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勇挑重担、率先示范。要继续运用好学校开学工作专班的机制,主动取得地方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支持,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师生及家长个人的社会责任等“四方责任”,全力守住校园疫情防控的防线。

    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宁波市教育局、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作了交流发言。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设区市教育局和各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