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携手留下街道举行“金石为媒,传承五老精神”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暨金石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宣讲+实践+传承”的创新模式,为高校师生与社区青少年搭建起沉浸式文化体验新平台。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与留下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校地双方将在党建引领下,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金石文化讲座、篆刻培训、文化展览等,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促进校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和谐交流。同时,“五老”志愿者们将继续发挥自身党建优势、专业技能和经验优势,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帮助,培养新一代对金石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向往,提升青少年艺术创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活动现场,浙江省非遗协会金石篆刻专委会常务副会长、校外“金石五老”代表左家奇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就金石篆刻、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与在座师生热情交流,并强调了金石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承载的精神内涵,表明金石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文脉的载体。左教授鼓励青少年们“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在传统艺术中感悟文化自信。
两位学生代表结合暑期实践和左家奇教授的发言,分别发表各自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骥。他们表示,金石印学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能够激励当代青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金石文化,促进金石印学艺术在当代的文化传承和海外的文化传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此次校地合作是深化“大思政”格局、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校方未来将以“五老”讲堂为纽带,联合街道、社区开展更多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形成“党建引领、高校赋能、社会协同、青少年参与”的育人合力。双方明确将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项目孵化机制和效果评估反馈机制,将合作向更深层次拓展。(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吴慕辉、曹晓娜、蔡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