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浙江科技大学学子以暑期社会实践为纽带,将青春智慧与热忱精准投向"一老一小"两大关键群体。他们深入社区、乡村、医院和养老机构,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所需,用真情温暖人心,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成为这个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浙科大学子积极行动,成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青春力量——
"智慧助老"破鸿沟:在杭州市中医院武林院区,电气工程学院志愿服务团化身"智慧导医员"。身着醒目绿马甲的学生们敏锐捕捉老年患者就医时的"数字鸿沟",每日值守自助挂号机旁,耐心细致地指导完成医保卡挂号、线上取号及缴费全流程。一句句温暖的"爷爷/奶奶,我帮您操作",六天内累计服务超过200位老人,让智能医疗的便利真正惠及银发群体,用信息工程专业知识架起了跨越技术壁垒的桥梁。
“五老精神”焕新生:7月2日,鹿山街道团工委、关工委联合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青银young说 数字赋能社会服务”主题活动,通过校地联动、代际对话的形式,探索“五老精神”传承与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融合路径。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青年宣讲团成为一大亮点。他们将“五老”群体的奋斗故事制作成短视频等年轻化的表达形式,以“青春语言”解码“五老精神”。当天,“文明新风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未来,浙科大学子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五老精神”的传播形式,让“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传递给年轻一代。同时,将依托该基地开发适老化应用、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浙科大学子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田野与城市社区,关爱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为孩子们点亮梦想的星光,播种绿色的希望——
"智志双扶"育新苗:在丽水龙泉市安仁镇仁山书院,建工学院塔石支教团围绕"承塔石星光,耀共富未来"主题,开启了为期十天的支教之旅。课堂内容丰富多元:耐心细致的课业辅导,为孩子们搭建知识阶梯;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DIY(如冰箱贴制作),激发想象力;洋溢着希望的《明天会更好》歌声传递正能量;充满童趣的"一二三木头人"游戏释放纯真欢笑。每一次鼓励与肯定,都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自信与乐观的种子。
"健康守护"伴成长: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是全方位的守护。在富春江畔,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IT文明新风暑期社会实践团携手专业团队,开展"富春少年脊柱健康活动",通过专业医疗科普讲座揭示脊柱问题隐患,细致筛查提供科学依据,并教授充满活力的脊柱健康操,让孩子们学会科学保护脊柱。同时,管理学院学子聚焦特殊儿童群体,走进西湖区文新街道残疾人之家"文yi小蜗牛",通过精心设计的"小猫"、"蝴蝶"等趣味折纸教学,以耐心和鼓励进行一对一指导,陪伴康复员们动手创作。在完成栩栩如生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更帮助他们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快乐与社交信心。
"绿色启蒙"植理念:在城市社区,环境与资源学院“碳路先锋”暑期实践团将绿色低碳的种子播撒进学龄前儿童的心田。面对“地球妈妈发烧了,谁有退烧妙招呀?”的提问,孩子们的小手瞬间举成一片“森林”,争先恐后喊着“少开车车,多走路路!”、“不用塑料袋袋!”,更有“环保小达人”直接行动,踮脚将空调温度从24℃调到26℃。通过“低碳版123木头人”、“低碳闯关险”等精心设计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和创意定格中,将“骑小车车!坐大公交!”等环保知识自然吸收。这场没有枯燥讲解、只有童言妙语和满分互动的活动,生动诠释了“因龄施教”的绿色启蒙之道。
从富春江畔到龙泉山乡,从医院导诊台到乡村书院课堂,从养老院的庭院到特殊儿童康复之家,再到城市社区的绿色启蒙现场,浙科大学子的足迹遍布社会所需之处。他们以专业为基石,以爱心为桥梁,在服务"银龄"与守护"童心"的双向奔赴中,生动践行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誓言。(团委)